引言
近年来,武进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太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农业环保等领域。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保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分析武进环保治理的成效与挑战,展望其绿色发展的未来。
一、环保治理成效
1. 太湖综合治理
武进区作为太湖上游区域,承担着太湖综合治理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武进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明确太湖综合治理“一号工程”地位,纵深推进滆湖治理,筑牢太湖上游生态屏障。
1.1 滆湖治理
武进区实施滆湖治理重点项目31个,已完工19个,完成投资35亿元。滆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湖体水质向好转变。2024年滆湖水质首达类,水体营养状态从中度“改善至轻度”。
1.2 河流治理
北干河、中干河、孟津河总磷浓度均达类(小于0.10mg/L),湟里河总磷浓度接近类。
1.3 生物多样性改善
生物多样性改善明显,底栖动物从耐污型向较清洁及清洁型转变,沿岸大型水生植物普遍呈现挺水—浮水—沉水”的良好垂直结构,沉水植物出现率超60%。
2. 大气污染防治
武进区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强化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质效,创新治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1 注塑行业废气治理
武进环保局联合相关部门对注塑行业废气收集处理工作进行调研,指导企业选择整治方案,推进湖塘镇注塑行业废气治理,有效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2.2 智慧化监测平台应用
推广智慧化监测平台应用,深化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3. 农业环保
武进区加快探索农业环保“新路径”,通过废弃树枝、秸秆的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废弃物由治“转用”,形成低碳环保、增收增效的生态循环链。
3.1 生态循环农业
利用废弃树枝、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推动农业废弃物由治“转用”,形成低碳环保、增收增效的生态循环链。
3.2 绿色能源
树枝不仅可以成为沃肥”,还能推动发展新型清洁能源。
二、环保治理挑战
1. 污染源头治理难度大
太湖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农业环保等领域仍存在污染源头治理难度大的问题,需要持续加大治理力度。
2. 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环保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当前资金投入仍存在不足。
3. 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三、绿色未来展望
面对环保治理的挑战,武进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1. 深化太湖综合治理
持续深化太湖综合治理,提升滆湖水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2.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 推进农业环保
推进农业环保,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武进区环保治理成效显著,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武进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为实现绿色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