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且生态资源丰富的城市。近年来,桐城市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启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环保新篇章。本文将详细探讨桐城市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污染防治攻坚
大气污染防治
桐城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10条强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9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4.1%,未出现重污染天气。这一成绩在全省59个县(市)中排名第8,连续6个月空气质量排名位居安庆市第一。
水污染防治
桐城市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达标率保持100%。菜子湖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
土壤污染防治
桐城市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加强污染地块名录管理,推进10个工业污染地块详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同时,依托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监管。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修复项目
桐城市实施嬉子湖湿地公园封滩育草2处20公顷,完成嬉子湖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勘界立标。争取引江济淮生态补偿1090万元用于后期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
植树造林
桐城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近年来,桐城市新增造林面积超过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0%以上。
绿色转型
政策引导
桐城市出台《桐城市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举措十二条》,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改升级等奖补措施,鼓励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双碳”为方向,建设能耗管理平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创新驱动
桐城市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项目评选为契机,大力扶持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2023年,桐城市成功梳理9个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入选《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目前已累计入选目录内项目50个。
优化环境要素
桐城市优化项目环评审批流程,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模式,为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免费提供环境本底数据,共为30余家企业节约环评编制成本50余万元。
展望未来
桐城市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未来,桐城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为建设美丽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