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其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港口环保新计划,旨在揭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管理,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共筑碧水蓝天。
湄洲湾港的环保实践
1. 煤炭码头绿色转型
湄洲湾港东吴作业区的专业化煤炭码头,通过引进福建省首家港口煤水循环分离回用系统,实现了煤污水的零排放。该系统将浑浊的煤污水彻底分离,产出干燥的煤饼和清澈的再生水,有效改善了煤炭码头的环境形象。
2. 自动化与节能减排
码头还引进了全国首台煤炭铁路装车楼自动化牵引电动拨车机,以油改电的创新方式替代传统内燃机车牵引,每年可减少约3万升燃油使用。此外,近1200万元投资的岸电系统,为靠港船舶供应电力,2024年已减少船舶燃油消耗超40吨。
3. 矿石码头与大宗商品储运
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拥有东南沿海最大的矿石码头和福建省面积最大的露天保税堆场,对台矿石中转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通过大泊位、大堆场优势,罗屿港口正逐步成长为东南沿海大宗散货枢纽港。
临港区的环保创新
1. 数字化监测网络
临港区通过立体化监测网络和智能化分析平台,实时监控重点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该系统由现场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手机端等部分组成,确保了污染治理设施的高效运行。
2. 工业废水零排放
威海润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结合引进的欧洲先进技术,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该公司产品能够处理多种高难废水,为临港区的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
1. 绿色化、智能化修船企业
万邦重工未来船舶绿色智能运维示范基地项目,将全面颠覆传统的船舶维修模式,创立全球绿色智能修船行业的新标准与示范样板。
2. 全球港口环保合作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各国港口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港口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全球港口的绿色转型。
结论
通过湄洲湾港和临港区的环保实践,以及全球港口环保合作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绿色航程已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管理,港口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筑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