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港口已成为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湄洲湾港作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近年来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为实现碧水蓝天,共建生态环保新航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绿色煤炭码头:煤水循环分离,零排放
湄洲湾港东吴作业区的专业化煤炭码头,是福建省首家采用港口煤水循环分离回用系统的码头。该系统将浑浊的煤污水进行彻底分离,产出干燥的煤饼和清澈的再生水,实现了煤污水的零排放。这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煤炭码头“脏、乱、黑”的刻板印象,也为煤炭码头与碧水蓝天和谐共生提供了可能。
二、科技创新:油改电,节能减排
东吴作业区还引进了全国首台煤炭铁路装车楼自动化牵引电动拨车机,以“油改电”的创新方式替代传统内燃机车牵引。此举每年可减少约3万升燃油使用,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同时,近1200万元建设的岸电系统,为靠港船舶供应电力,2024年已减少船舶燃油消耗超40吨。
三、大宗散货枢纽港:罗屿作业区的崛起
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拥有东南沿海最大的矿石码头和福建省面积最大的露天保税堆场,对台矿石中转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依托大泊位、大堆场优势,罗屿作业区与国内外多家矿商、贸易商保持良好沟通合作,业务吞吐量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助力湄洲湾港逐步成长为东南沿海大宗散货枢纽港。
四、原油码头:服务临港产业发展
斗尾港区坐落着两个世界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重点服务中化泉州石化、泉惠石化园区等临港产业发展。年进口原油量达23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有力推动了湄洲湾石化基地的建设。
五、农资运输:助力全球农业发展
秀屿作业区是福建省最大的硫酸铵集散中心,每年通过水路汇聚全国化肥资源,再经远洋船舶输往东南亚及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农业大国。随着全球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期,湄洲湾港引航站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一季度已实现64艘次硫酸铵运输船舶安全靠离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农资98万吨,货量同比激增88%。
六、共建生态环保新航标
湄洲湾港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努力,不仅为其自身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也为其他港口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港口加入到绿色港口的建设中来,共同为碧水蓝天、共建生态环保新航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