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环保违规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和投资者关注。本文旨在揭秘上市公司环保违规的真相,并对其行为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上市公司环保违规的真相
1. 数据来源与现状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环保领域知名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个省份、337个地级市政府发布的环境质量、环境排放和污染源监管记录等权威数据来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国数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数万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参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环境信息数据。
2. 违规行为类型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上市公司环保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未核实合作方相关资格和能力即委托其处理固废:如金禾实业控股公司因未核实合作方相关处理资格和技术能力,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物质炉渣委托给其处理,造成炉渣和飞灰堆放在林场,被罚款23.3万元。
- 超许可浓度排放污染物:如深高速控股公司因超许可浓度排放污染物,被罚款21.6万元。
- 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如冀中能源控股公司因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被罚款83.76万元。
- 违法占用林地:如广东建工控股公司因超范围违法占用集体林地,被罚款432.756万元。
- 未报批环评以及环保验收不完善:如恒逸石化旗下2家公司因项目未报批环评以及环保验收不完善,被罚款超180万元。
3. 违规企业分布
从行业纬度来看,基础化工、建筑装饰、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上市公司环保违规行为较为突出。其中,基础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一直相对突出。
对上市公司环保违规行为的反思
1. 环保意识薄弱
部分上市公司环保意识薄弱,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保违规行为频发。
2. 监管力度不足
环保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侥幸心理,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3.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部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缺失,对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甚至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效益的现象。
4. 投资者关注不足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环保违规行为关注不足,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约。
结论
上市公司环保违规行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为遏制此类行为,需从加强环保意识、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和投资者关注等方面入手,共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