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与福建某化工公司碳排放配额执行案
案情简介
2021年,福建某化工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发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双方在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明确福建某化工公司应履行还款义务。调解书生效后,福建某化工公司未履行,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申请强制执行。福建某化工公司有关联企业联保债务纠纷,已有多个法院的多起诉讼进入执行程序。人民法院经调查发现,福建某化工公司因技改及节能减排,尚持有未使用的碳排放配额。
查处情况
2021年9月,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依法冻结福建某化工公司未使用的碳排放配额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通知其将碳排放配额挂网至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同年10月,执行法院向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送达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扣留交易成交款。该公司的5054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配额交易成功,并用于本案执行。
启示意义
- 碳排放配额具有财产属性,持有人可以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获取相应的资金收益。
- 案涉企业因节能改造持有结余碳排放配额,可用于清偿持有人债务,减轻债务负担。
- 执行法院准确把握碳排放配额作为新型财产的法律属性,将其作为与被执行人存款、现金、有价证券、机动车、房产等财产属性相同的可执行财产。
- 依法冻结被执行人持有的相应碳排放配额,并将该碳排放配额变卖后抵偿债权人的债权,是执行方式的创新,也是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的有益探索。
- 对于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推动碳市场交易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案例二:高新环保公司垃圾分拣中心开展上半年环保知识专题培训
案情简介
为学习贯彻国家环保政策、垃圾分类法规,强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认识,增强员工专业性,规避操作风险,保障自身与环境安全,高新环保公司垃圾分拣中心开展环保知识专题培训。
培训内容
- 环保法律法规
- 环保制度
- 污染治理
- 真实案例分析
启示意义
- 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 提高员工知法守法意识,全面落实环保责任。
- 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案例三:携手共进,筑牢绿色供应链——沃特虹彩检测助力雅晶源科技成功举办环保法规供应商研讨会
案情简介
为应对全球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挑战,深化供应链绿色合规管理,深圳市雅晶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沃特虹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以“全球环保法规新趋势与企业应对策略”为主题的供应商研讨会。
会议内容
- 全球环保法规新趋势
- 企业应对策略
- 专业解读、案例分享与互动答疑
启示意义
- 携手供应商伙伴,共同构建安全、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
- 提升供应商对环保法规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 共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经营的挑战
案情简介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经营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环保要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增加环保设施投入。
- 环境法规的日益完善和严格执行。
- 社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要求越来越高。
-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保形象。
应对措施
- 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
-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
-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 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
总结
以上四个案例分别从碳排放配额执行、环保知识培训、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企业环保经营挑战等方面,展示了环保法规执行的现状、挑战和启示。这些案例反映出环保法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