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生活已成为全球共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其碳足迹的降低对于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析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实操案例降低碳足迹,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案例背景
某金属加工业企业,年产量较高,产品碳足迹较大。面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实施,企业意识到降低碳足迹的紧迫性。为了实现低碳发展,企业决定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降低碳足迹。
碳足迹降低实操步骤
1. 定义阶段
企业首先明确了改善流程的范围,即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等环节。
2. 测量阶段
企业利用价值流图找出高碳排的制程,并运用各种图表分析找出高碳排的原因。
2.1 价值流图分析
通过价值流图,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高碳排环节主要集中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和运输环节。
2.2 图表分析
企业进一步分析了各环节的碳排放原因,发现以下问题:
- 原材料采购:部分原材料供应商的碳排放较高;
- 生产制造:部分生产设备能源效率较低;
- 运输:物流运输过程中碳排放较大。
3. 分析阶段
企业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1 原材料采购
- 与碳排放较低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 对原材料进行筛选,优先选择低碳排放的原材料。
3.2 生产制造
- 更新生产设备,提高能源效率;
-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消耗。
3.3 运输
- 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如铁路、水路等;
- 优化物流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
4. 改进阶段
企业根据分析结果,实施改进措施。
4.1 原材料采购
- 与供应商签订低碳排放协议;
- 定期对原材料进行碳排放检测。
4.2 生产制造
- 引进高效节能设备;
- 对员工进行节能减排培训。
4.3 运输
- 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如使用新能源车辆;
- 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
5. 控制阶段
企业建立碳足迹控制机制,确保碳足迹降低措施持续有效。
5.1 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
- 对各环节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 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5.2 制定碳排放管理政策
- 对碳排放进行限额管理;
- 对超限额排放进行处罚。
案例结果
经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方法,企业产品碳足迹从2.35 kg CO2e下降到2.03 kg CO2e,减少了0.32 kg CO2e,总共减少13.45%的碳排量。以年产量计算,原产品碳排量为3,063公吨,经改善后下降至2,698公吨,减碳前后相差365公吨,共减少11.9%的碳排量。按每公吨碳价94欧元计算,降低的碳排量将为企业节省132万元以上的碳税。
总结
通过上述实操案例,企业成功降低了碳足迹,实现了低碳发展。这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今后的低碳发展道路上,企业应继续关注碳足迹降低,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