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川渝两地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携手共进,共同推进绿色环保事业。本文将探讨川渝两地如何通过联合行动,实现环保新篇章,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
川渝环保合作机制
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川渝两地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1项,搭建起生态治理协作框架。通过联合督察、执法协议,修订执法裁量权统一标准,每年开展联合交叉执法,实现两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毗邻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修订应急减排清单。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879家企业实现信息共享。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探秘绿色能源·共筑生态未来
重庆市2025年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示范活动——探秘绿色能源·共筑生态未来页岩气勘探环保开放日活动在涪陵区举行。公众近距离感受页岩气这一绿色能源的生产过程,了解环保设施的创新应用。
老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取得良好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024年,23个川渝跨界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为优;重庆、四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分别达89.9%、89.6%,成渝城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10.8%。
探索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川渝两地携手探索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安全节能环保土木工程先进新材料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由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联合发布《关于认定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公布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认定名单。实验室重点开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低碳建筑先进功能材料、山区工程防灾减灾材料、生态修复新材料方向的研究。
结论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环保新篇章,通过完善环保合作机制、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共建重点实验室等措施,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未来,川渝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