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努力,形成了“碧水蓝天”的美丽画卷。本文将深入探讨滁州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果,展示其携手共筑碧水蓝天的历程。
一、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 空气质量改善
滁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逐年下降。通过实施“1245”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部署空气质量微型站点,加强秸秆焚烧控制、城区内露天烧烤、餐饮单位油烟治理等措施,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水环境治理
滁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市县镇(乡)村四级河长巡河制度,选聘2546名河长,管护1068个河湖水环境治理。通过清理河道、整治黑臭水体、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等措施,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土壤环境保护
滁州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开展污染源调查和治理,有效控制土地污染源头。
二、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滁州市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如《滁州市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滁州市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如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天地车人一体化系统融合升级、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和生态修复等项目,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3.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滁州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1.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滁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提升,PM2.5平均浓度创历史新优,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 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滁州市地表水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3. 土壤环境质量得到保障
滁州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土壤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得到保障。
四、滁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未来展望
滁州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滁州而努力。
-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 加强水环境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严格土壤环境保护,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滁州市携手共筑碧水蓝天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